節目介紹
很多人聽過波羅的海三小國,但到底是哪三小…國,ㄟㄟㄟ我沒在講粗話,我的意思是到底是這其中是哪三個國家,大家可能都一知半解,其實這三小國就是拉脫維亞、愛沙尼亞跟立陶宛,它們在地理位置上相當接近,也有相似的歷史命運,我們好YOUNG團隊秉持著旅行就是要探索未知的國度,因此我們這集要帶大家走訪這獨具風味的三小國,一掀鐵幕後的民族風俗,究竟波羅的海三小國有著什麼樣的魅力,能夠全部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,敬請收看本集節目,聽我們娓娓道來。
拉脫維亞首都里加,位於波羅的海岸邊,道加瓦河口。西元1200年,主教亞伯特帶領500名十字軍抵達里加,建立都城;並成立聖劍騎士團,開始與西歐文化接軌。 13世紀,德國人控制波羅地海北部地區。1282年,里加加入漢薩同盟,吸引西歐人來此定居,有「東歐的巴黎」和「新布拉格」的美稱。
羅蘭將軍雕像是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保護神,為保護里加穿白袍戰死,血從白袍兩邊流出,就是拉脫維亞國旗故事,是自由和正義的象徵。中古世紀的君主會給某些城市一些特許的法律,有Roland 雕像的城市代表該市是自由市,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。Roland雕像在東德跟波羅的海周邊國家很常見,通常可以在市政廳前面找到他。
聖彼得教堂的後方,有驢子、狗、貓和公雞 — 布萊梅城市樂隊的雕像,由德國布萊梅贈送。雕刻家是德國格哈德•馬爾克斯1951年的作品。講述一隻公雞、一隻貓、一條狗和一頭驢子。因為年紀大了,主人要宰殺牠們,於是牠們展開逃亡,而意外地碰在一起。根據驢子的提議,牠們決定一起去布萊梅做城市樂手。路上,牠們發現一間森林小屋,四個強盜正在享受著不義之財。這四隻動物一個站在另一個的背上(如雕像),決定演奏音樂來乞求一頓飽餐。牠們的「音樂」讓因作 心虛的強盜們居然害怕地逃跑了。動物們進屋飽餐了一頓,並決定在屋裡過夜。 當晚,強盜又回來一探究竟,屋裡一片漆黑,強盜看到了貓的眼睛在黑暗中發亮,以為那是火炭,想上前點亮手中的蠟燭。此刻,貓用爪子猛爪強盜的臉,接著驢用腿踢他,狗咬他,最後雞大聲啼叫,嚇的強盜們奪門而逃,再也沒有回來。而動物們則在那裡愉快地生活下去。
里加三兄弟屋在Maza Pils 街,門牌分別為17、19、21。三間雖然相鄰,但不是同時期的建造。17 號白色樓房是歷史最久的建築(被稱為白大哥),建於 15 世紀末葉,窗戶很小,當時只有教堂才能蓋大窗戶。外觀最特別在於階梯式的外牆。中間的黃色建築,建於 1646 年(被稱為黃二哥),受到巴洛克風格的影響,。窗戶寬敞,室內明亮。大門在1746年時改用天然石材。21 號的綠色建築(左),興建於 17 世紀後期(被稱為綠三哥),是狹長的古典主義建築風格。三棟緊緊相連,是里加舊城最著名中世紀民宅。
道加瓦河雖然沒有高知名度,但它的確很美,美得讓人感覺幸福,感覺滿足。五百公尺寬的道加瓦河,浩浩蕩蕩穿流而過里加這座城市,將城市一分為二:右岸是老里加Vecriga,左岸是Pardaugava。船行其中特別能感受她的浩瀚壯闊。河面上兩三艘遊艇來回穿梭,遠處鐵道橋半圓的橋墩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許多個水中圓,天空的雲彩不停變換色彩,水中的雲彩也不甘寂寞的跟著變化舞動,涼風輕拂,美景在眼前一幕幕的演出,人間的幸福盡在此刻。
在如今的歐洲大陸上,有許多看起來相當不起眼的小國家,這些國家不僅領土狹小、人口稀少,在國家的認同趕跟存在感也相對低迷,立陶宛就是其中一座。這個位於波羅的海沿岸,人口僅有280萬,領土面積不過6.5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,其實過去也是東歐霸主:從14世紀開始到16世紀初,立陶宛層是歐洲第一大國,領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,比如今的領土多出15倍以上,地域也曾橫跨波羅的海和黑海,是名副其實的東歐霸主,深深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。
並非每一個十字架都由樂觀的朝聖者所樹立——有一些反而是對反叛無聲的迴響。在經歷了中世紀日耳曼十字軍的圍攻和19世紀立陶宛人反抗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起義而倖存之後,十字架山面臨著最為嚴酷的威脅:蘇聯。
為了鎮壓東歐的基督教,蘇聯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期間曾多次試圖推平山丘:他們開動了推土機,燒燬了木質十字架,而把金屬和石頭制的那些移除掉,要麼報廢,要麼用於建築材料。把十字架帶到山丘的人們會遭到罰款和監禁。
但是山丘上的十字架仍然在不斷倍增,這些在深夜裏被樹立的十字架是反抗宗教壓迫的行為體現。如今,在蘇聯解體四分之一個世紀多之後,這些十字架仍然樹立著。
三十字架 (Three Crosses) 這座獨特的白色紀念碑,從環繞維爾紐斯、綠意盎然的七座山之一拔地而起。根據傳說,這個山丘曾是方濟各會 (Franciscan) 修士殉道處。漫步上山,一睹這 17 世紀初以來即備受尊崇的聖地。可以從觀景平台俯瞰城市與周邊寬廣全景。三十字架紀念碑位於平台上,周邊城鎮和另外 6 座圍繞維爾紐斯的山峰令人讚嘆的美景,在此可一覽無遺。日暮時分來到三十字架,可以看見令人屏息的夕陽美景。
這座磚造的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建於1667年到1676年之間,當時是為了慶祝維爾紐斯從俄羅斯人手中解放出來,由立陶宛貴族Mykolas Kazimieras所籌建。教堂建立在一座拉丁十字架的結構基礎之上,擁有一座圓頂以及兩座對稱的塔,外觀雖平凡無奇,然而其巴洛克式的內部卻是可看性十足。從牆壁、拱頂、圓頂到禮拜堂,滿滿裝飾著雕刻、浮雕和鑲嵌板,甚至連管風琴都呈現純白色調。而這些雕刻、浮雕所呈現的人物和面孔,估計達2000個,全部是義大利雕刻家在1675到1704年的創作,大致描繪著新約聖經、聖徒的一生,以及立陶宛的歷史故事。
波羅的海琥珀,通常被稱為立陶宛黃金,因琥珀的高質量著名,1995年以來,在維爾紐斯Mykolo街有其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博物館。它與15世紀初連接,一樓水平降低時是70厘米的街頭,應該是在17世紀的街道。博物館的地下室是在14 - 15世紀的小鎮。館裡主要展覽是專門為琥珀的原色。琥珀是松樹這在北歐大約5000萬年前增長產生的樹脂化石。在水中的樹脂轉化為通過某些化學過程的琥珀色。
你能想像糖果裡所有的糖果都是以奶酪為基礎的嗎? Dziugas是維爾紐斯最值得推薦的美食點之一。蛋糕,松露糖果都是基於奶酪做的。非常印象深刻的味道。他們提供6個月至60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奶酪。它老化的時間越長,它就越貴。我們最喜歡的是味道鮮美濃郁的36個月CHEEZE,味道之鮮美,讓我們忍不住多買幾塊當作伴手禮帶回台灣。
你特拉凱是維爾紐斯西郊的一個小鎮,平原遼闊,湖泊、森林、遍布,湖光山色,風景宜人,夏季,是維爾紐斯人郊遊的好景點,也是一個水上活動中心,不過大部份的遊客到來此地,最主要是參觀特拉凱城堡。此城堡位於一座小島上,由岸邊的小橋連接小島,走路直通城堡。
這城堡原建於十四世紀末,在長年戰爭和歲月的摧殘下,只剩下一片頹垣敗瓦,1970年代,政府才決心重建,至今城堡已大致回復原樣。城堡由粉紅色的磚石砌成,遠觀非常美麗,城堡面積不大,但城牆十分堅厚,城堡四周有瞭望台,牆內有護城河,由小橋通往內城, 現在整個城堡已成為特拉凱歷史博物館,這裡也有些紀念品商店,出售紀念品、郵票和琥珀裝飾品等。
「愛沙尼亞」在當地語中意為「居住在海邊的人」,整個國家三面環水,空氣清新,環境幽雅,被譽為「世界上最後一塊沒有被污染的凈土」,許多旅遊者紛至沓來,以「森林洗肺」,享受大自然的原始風光。
然而,愛沙尼亞命運多舛,不斷遭遇外來侵略,曾先後被德國、瑞典、波蘭、丹麥侵占和統治,1710年後沙俄統治長達200多年,1940年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,同年加入蘇聯。被侵略的歷史痕跡,隨處即可見。首都「塔林」,在丹麥語中就是「丹麥人的城市」。1997年,塔林古城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
塔林(Tallinn)舊城區是一座十分美麗、古色古香的歐洲古鎮,我們參觀的時候遊客不多,感覺頗舒服。市政廳廣場是塔林舊城區遊客必到的一座廣場, 閒逛於此,感覺雖不如置身在捷克布拉格等著名古城那麼商業化,不過紀念品店、餐廳等還是有的,有些外面佈置得頗有特色。舊城區的博物館和教堂等景點不算十分有名氣,但都值得花時間參觀。
長腿街(Pikk jalg)和短腿街(Lühike jalg)這兩條起始點一樣、幾乎平行的街道,一長一短銜接上城圖姆皮與下城的舊城區。顧名思義,長腿街較寬且長,可以通行車輛;相對的,短腿街只能供行人步行,而且相當陡峭。長腿街最明顯的地標便是橘紅色屋頂的長腿街城塔門,這座3層樓的建築可追溯至1380年,是過去控制下城進入上城圖姆皮的重要閘門,而一道高牆就從塔門延伸出去,隔開上城與下城,從過去的歷史看來,上下城之間關係並非那麼融洽,反倒是經常發生衝突,夜間必定緊閉城門,因此這道牆又被稱為「世仇之牆」。短腿街的歷史比長腿街更為悠久,應該在1230年代便已存在,是當時住在下城的德國商人前往上城的主要通道。短腿街也有一座塔門,約建於1454年,長腿和短腿街也在此結合,這座4層樓的門塔呈長菱形,一樓的拱門通道有兩個入口並附有厚重大門。然而關於這座塔門幽靈的傳說卻甚囂塵上,包括有人看過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僧侶、眼睛會噴火的黑狗等。
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市中心,有一家人盡皆知的維魯酒店。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,所有人都以為它只有22層。門上的字:「sin el ole midagi」。這是愛沙尼亞文,翻譯過來的意思是:什麼都沒有。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…
70年代的愛沙尼亞,和國外有很多的貿易與合作。尤其是與一海之隔的芬蘭,貿易往來格外頻繁。因此也就有了許多的人員往來。
由於愛沙尼亞本來就是屬於蘇維埃拼圖中,不太可靠的那一塊,所以當局覺得必須加強對這些外來人員的監控。
於是,維魯酒店誕生了。
這裡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設施,一直到90年代都是這樣。然而一直到蘇聯解體,KGB(KGB克格勃,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)匆忙撤走之前,人們都不曉得,維魯酒店的牆是按50%水泥+50%竊聽器的比例修建的。當年,所有到訪塔林的外賓都只能住在這裡,他們不知道,此處的員工人數永遠都比客人多。門童、侍應生、每層樓道里坐著的樓層大媽,他們全是KGB的人。
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