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介紹

川味第三季拍攝期歷經一年半,從高原峽谷,到盆地竹海,從神秘的摩梭風情到藏族的美麗姑娘,從四季變化,到城市繁華,四川美食蓬勃發展,許多人開始以烹飪美食為謀生手段,這些人的命運與美味息息相關。他們傳承、探秘、創新,用食物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,也一次次顛覆著味蕾的感受。

大江大河予我生命,更予我生息。於深處內陸的川人而言,生命之水取於江湖河塘,而萬千美味自然也深藏其中。江湖二字,盡顯俠氣,而對川人而言,其多了幾分地緣含義,江、湖及其漫野為川人吃魚、雞、鴨造就了相應的自然環境。而大江大河也充滿了時代印記,改革開放後人才輩出,揮勺掂鍋間姿彩十足,游刃於這美食江湖。

竹海深處的清晨,長裙竹蓀正獨自優美地綻放;積雪褪去後的西部高原上,人們開始採挖一種叫人參果的塊根植物。珍奇價高的松茸,或是四季常儲、乾濕兩吃的羅漢筍。大地珍饈生長於大地,為大地擁抱、珍藏。我們同樣也是大地上"土生土長"的生靈,所以當我們嘗及大地生產的美味時,更應常存珍惜的心。

內臟,過去常被當做下水丟棄。而在新的餐飲理念中,它們都化作為珍寶,就如同兔頭、雞爪、血旺等食物一同被歸入新的飲食派系。將其入饌的起因,舊時物資欠缺,食不果腹的年代下的"饑不擇食"。人們常因腥臭而厭惡的廢料,在香料輝煌運用的時代,已為它打造了"下酒小食"的新名片。


千錘百煉,方能成器,那何謂"天賜神器"?鑿山石板、精編蒸籠、燒制陶器、設計泡壇等等。而追溯前古,每一件神器的誕生似乎都是一樁"化腐朽為神奇"的產生。我們感恩天賜,便是在感恩那些有如神祗一般的"相遇",就如土與火相遇,鍋應運而生,而人類抓住了這個"機遇",造成出不同的"鍋",並將其美味盛得滿滿。

魚+羊為“鮮”,而羊肥大為"美"。而鮮美的由來則與"鹽"脫不了關係。四川自貢的燊海井,世界僅存的一座仍然採取傳統工藝提鹵製鹽的鹽井。人類發現鹽這種礦物,初嘗其味,並將其用作食用。這仿佛是人類美食文化史詩的開端。因為一切美食裡,清水熬湯,豆瓣發酵,打鹵作食……都離不了"鹽"了。

在世界上最後的母系社會——瀘沽湖畔,當家主母會採摘一種神奇的果實來製作食用油,果實璀璨,亮色如藍寶石;酥油是藏家耐以生存的食物,藏家人通常將其一分為三,一份供佛,一份儲藏,一份食用;而菜籽油於川人而言是人與美味之間最重要的媒介,油生火起,煎炒烹炸,才會有熾熱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