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介紹

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導演親自操刀,升級版國際美食紀錄片!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華美食的獨特性,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華美食的流變!走訪六大洲,共二十幾個國家,在相同的食材裡,看到文化的差異,以及實現了風味人文、情感、歷史的和諧統一,堪稱教科書版的下飯神器!

《山海之間》

以自然地理為線串聯跨國食材,烙饃、大閘蟹、絨螯蟹、羊肚菌、冷筍、火腿、攪團、禿黃油拌飯、奶桶肉、大黃魚、馬肉馬腸、旗魚、土豆攪團等,美食鏡頭從中國到法國、再到西班牙,從內陸到海岸,海內外不同的環境給予人們不同的物產資源,當地人利用這些資源創造出各種美食。

《落地生根》

食材在歷史長河中“漂洋過海”,因物種傳播而演變各異的美食。陝西和西亞有著極為相似的食物,澳門經典美食“非洲雞”,就是這樣一場多地域食材的相逢。雞肉搭配10種以上的配料進行醃漬,匯聚了地中海、好望角、印度洋到東南亞的食材而成的醬料,最終成為澳門的獨特菜系。

《滾滾紅塵》

從全人類的範圍來看食材,人類最早學會使用火烹飪,到後來水的加入、器具的誕生,每一步都對人類的食物有著重大的影響,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也與“吃”密不可分。當食材變成一種地域符號、歷史見證、甚至是人內心最深切的一份情感,每一種味道都有了一種佐料,叫做“人”。

《餚變萬千》

中式菜餚在於一個變字。這個字裡,包含了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認知,寄託著審美,也折射出中國人‘以食會友’的哲學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菜指食材外形的不完全變化,餚則可以理解為食材的“面目全非”,即烹調過程中不保留外形,僅保留風味,而廚師們是“菜”與“餚”之間的擺渡人。

《江湖夜雨》

食物其實也是製作者的一面鏡子,讀懂一道菜,便是讀懂食物背後的那個人。湖北是小龍蝦的盛產地,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,也造就了小龍蝦餐飲業的宏大競爭。已經站穩腳跟的店鋪始終堅守傳統的做法與口味;也有新加入這個戰場的年輕人,正在嘗試原創味道,選擇用“改變”開拓自己的疆土。在這場“紅色江湖”中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。“堅守”或“創新”,“並駕齊驅”亦“從頭再來”,迷惘的觀眾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。

《香料歧路》

香料與食材的每一次碰撞,都是中國人因應環境的智慧策略,也是對味道的新一次探索。廣東饒平過年時製作的滷水,每一味香料用量多少都會用磅秤精準稱量,加入的配比很講究。滷水製成後,加入處理好的鵝燉煮,便成了春節的開年大菜滷鵝。四川雅安的椒農,不僅用鹽和花椒對牛肉進行醃漬,還以燃燒花椒果梗對牛肉進行煙燻處理,增添另一層香氣的外衣。處理後的牛肉可炸可烤,再加入辣椒粉和芝麻,香與辣就這樣從舌尖傳遞開來。

《萬家燈火》

家的味道,並不特指某一種食物,而是一家人團聚在一張餐桌前。當“家鄉”的味道晉升至“家”的味道,便融入了親情血脈,也讓滋味更有溫度。姥姥動用自己全部手藝準備的“筱麵盛宴”,從筱麵花角到活靈活現的筱麵海蚌,讓久未歸家的兒孫們齊聚一堂;侗家人為了慶祝新生兒的降生,毫不吝嗇地開壇啟封,拿出自己醃漬五年的酸鴨子和酸魚招待親朋好友。食物帶來的共同體驗,像基因一樣植入在人們的情感深處,化為最深的記憶和感動。

《風味之旅》

為了追逐“更加宏大的美食世界”,節目組腳步遍佈六大洲、二十多個地區,踏上嚴寒的格陵蘭島尋找鯊魚肉,也去往炎熱缺水的摩洛哥尋找塔吉鍋,一路上奇遇重重。“滾滾紅塵”中燒黎陶的拍攝,就經歷了一番波折:根據傳統,燒制黎陶的過程中男性不可在場,三位婆婆為節目組破了例,才記錄下這露天燒陶的珍貴畫面。作為最終集,節目組將揭秘這段“全球尋味之旅”的幕後故事。

影片專區

風味人間-萬家燈火

風味人間-香料歧路